中秋佳节之际,城关镇的干部职工不忘自己所帮扶的对象,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走进了一户户贫困户家里,和他们坐在一起,聊起了家长里短,看到他们真诚的笑容,听到他们朴实的话语,从心底里面感到踏实和高兴。城关镇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老年人,有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,这就更需要得到帮助和关爱,这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。而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完成,更离不开党员干部辛勤的工作和不求回报的付出。
党员干部要做到将心比心。俗话说的好:“在其位谋其职”、“付出就有回报”、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”,党员干部在平时与贫困户交流的过程中,要用自己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,要心平气和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要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,去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,要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们出谋划策。只有本着真诚的态度和不求回报的付出,才能和贫困户建立深厚出的感情,才能得到贫困户对所有工作成绩的肯定。
党员干部要有责任心,要有担当。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:“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,就是忧党、忧国、忧民意识,这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担当”。现阶段,党员干部把“深化效能革命”和“最多跑一次”的工作机制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,面临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,党员干部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,真正做到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常态化。建设三型党组织,首先就要求学习,重在使全体党员养成高度的学习自觉性。要以“两学一做”为学习载体,依托“党性教育大讲堂”、“三会一课”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,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、自我提高的主动性,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、严在经常。基础在学,关键在做;“学”要带着问题学,“做”要针对问题改;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;坚持学用结合,知行合一;坚持问题导向,注重实效。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意义,用创新的思维来助推脱贫攻坚。
城关镇党委政府立志,要这个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,做到不漏户、不漏人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明确的思路、更精准的举措、超常规的力度,尤其是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一定做到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卯足精气神,撸起袖子大干四季度,为建设城关镇首善之区持续发力,为脱贫攻坚事业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。